奶豆腐(鲜)介绍
奶豆腐,蒙古语称“胡乳达”,是蒙古族牧民家中常见的奶食品。用牛奶、羊奶、马奶等经凝固、发酵而成的食物。形状类似普通豆腐,但不是豆腐。因像豆腐而得名。味道有的微酸,有的微甜,乳香浓郁,牧民很爱吃,常泡在奶茶中食用,或出远门当干粮,既解渴又充饥。还可以做成拔丝奶豆腐,其软韧牵丝为断,是宴席上的一道风味名菜
1、正蓝旗长虹乳制品厂长虹牌500克奶豆腐(蒙语:正蓝旗长虹500浩乳得)
地理标志产品
质量技术要求
一、原料要求
产自产地范围内生牛乳,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二、生产加工要求
1.工艺流程:
生乳→过滤→静置发酵→分离稀奶油→分离乳清→加热搅拌→冷却成型→晾晒→检验→包装→冷藏。
2.加工要点:
(1)过滤:用清洁、消毒的双层纱布或其它过滤器具至少过滤一次。
(2)静置发酵:将过滤后的生乳倒入经消毒的清洁容器,置于室内,避光、静置,18℃至25℃室温自然发酵,发酵时间28小时至32小时,至凝乳。
(3)分离稀奶油:自然发酵凝乳后,分离上层稀奶油。
(4)分离乳清:将已分离稀奶油的发酵乳放入铸铁锅中,以文火加热到72℃至78℃,形成凝乳和乳清,将乳清分离。
(5)加热搅拌:将凝乳继续加热到80℃至85℃,同时进行搅拌,至成熟。
(6)冷却成型:将成熟的奶豆腐放入模具,进行自然冷却成型;
(7)晾晒:将制作成型的奶豆腐从模具内取出,在阳光下进行晾晒。
三、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色泽呈白色或乳白色,具有奶豆腐特有的乳香味,口感微酸、爽口、乳香浓郁,质地紧密、较硬,略带弹性,加温后弹性增加,口感筋道。
2.理化指标:水分(g/100g)≤49.0,蛋白质(g/100g)≥30.5,脂肪(g/100g)≥12.0钙(mg/100g)≥170.0。
3.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1、关于“锡林郭勒草原”:
历史上的锡林郭勒大草原由五个部落组成,由东向西为乌珠穆沁、浩济特、阿巴哈纳尔、阿巴嘎和苏尼特五大部落组成。1958 年锡林郭勒盟和察哈尔盟合并成锡林郭勒盟,察哈尔部落也融入到 锡林郭勒草原上。其中察哈尔部落是从成吉思汗开始的黄金家族蒙古大汗的住帐部落,阿巴嘎部落是成吉思汗的弟弟别里古台的后裔和臣民。他们至今仍然完整的保留着草原游牧文化与风俗习惯,从服饰、饮食、民居到歌舞、婚嫁、礼仪、节庆等,在整个蒙古民族的历史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代表性。如正蓝旗的奶食加工最为优秀,成为历代皇帝的贡品;正蓝旗的蒙古语被确定为现代蒙古语标准音,即蒙古语的普通语,仅从这一点也说明了锡林郭勒大草原在蒙古历史文化中的中心地位。这里有横贯草原中部的秦燕金古长城与世界著名的元上都遗址,还有典雅庄重的洪格尔岩画和明成祖五次北征留下的玄石坡、立马峰;内蒙古四大庙宇之一的贝子庙与祭祀圣地白音查干敖包把宗教与蒙古族文化溶为一体,世界闻名的"恐龙之乡"通古尔盆地唤起您涛声依旧。这里既有一望无际、空旷幽深的壮阔美,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动态美;又有蓝天白云、绿草如茵、牧人策马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美。锡林郭勒大草原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尤其以草原旅游资源丰富、草原类型完整而著称于世,即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半荒漠草原、沙地草原均具备,地上植物达 1200 多种。境内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国际生物圈网络的国家级草原自然保护区--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每当盛夏来临,风光迷人的乌珠穆沁草甸草原是一片绿色的海洋,高贵的芍药花与美的山丹花争奇斗妍,片片白云在无尽的蓝天中飘游,牧人策马,牛羊游动,加上蒙古包缕缕的炊烟与缓缓行驶的勒勒车,定会使溶入大自然的游人顿感心旷神怡,美不胜收。繁花似锦的灰腾锡勒典型草原重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锡林河九曲十八湾象是飘落在草原上的洁白哈达,足可使您留连忘返。
2、关于“ 正蓝旗奶食”
“蓝旗奶食甲天下”,正蓝旗奶食品(察干伊德)历史悠久、工艺独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正蓝旗蒙元文化积淀深厚,察哈尔民俗纯正浓郁,草原游牧文化传承悠久。正蓝旗奶食曾为元、清皇室奶食的供应地,奶食品以制作工艺及醇厚口感享誉区内外。正蓝旗至今生产奶制品技法仍然延续元代传统工艺,被授予“中国察干伊德文化之乡”、“中国察干伊德文化传承基地”。正蓝旗奶食在中国传统乳制品加工历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国内外享有盛誉。
2013年9月10至11日,锡盟传统乳制品协会成立暨发展研讨会在正蓝旗召开。协会成立后,将通过制定行规行约,组织开展行评行检,规范锡盟传统乳制品行业经营行为,挖掘传统奶食品文化内涵,开发名牌产品,提高锡盟传统乳制品知名度和整体形象,为锡盟乳制品行业可持续协调发展提供服务。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参观了正蓝旗第七届察干伊德文化节及正蓝旗奶食传统生产和龙头企业——正蓝旗长虹乳制品厂
元朝中统四年即1263年,元朝在上都设立群牧,专为皇家供应奶食,元代诗人有“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的生动描写。生活在正蓝旗察哈尔部落的奶制品加工和生产方式由来已久,以净、精、美等特点位于其他部落之首。蒙元时代,察哈尔作为宫廷卫队时期,把蒙古族各部制作奶食品的好方法传承下来,同时把其他民族的先进方法引进来,达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清朝时期,在当地为皇家养起了马群、羊群和牛群,专供皇家御用奶食品,促进了察哈尔对奶制品加工精益求精的要求。如今,曾为皇家养过牲畜和制作过奶制品的察哈尔蒙古族后裔生活在正蓝旗,制作和传承着皇家奶食品制作工艺,其中从忽必烈时期开始传下来的“图德”,现在只有正蓝旗拥有该项传统奶制品加工制作技艺。尤其是围绕加工和食用察干伊德,产生了许多传统礼仪、民歌、谚语、祝词、赞歌、民间故事及禁忌,形成了正蓝旗特有的察干伊德文化,体现出了正蓝旗在中国传统乳制品加工历史上的特殊地位。正蓝旗奶食主要有奶豆腐、奶酪、奶皮子、奶油、楚拉、图德等几十种,以奶制作的饮料有奶茶、奶子酒、酸奶等几十种。奶食是以纯天然、无污染的新鲜奶为原料的。蒙古族以白为尊、以白为洁、视乳为高贵吉祥之物。正蓝旗奶豆腐具有浓郁爽口、质地紧密、略有弹性、口感筋道等特点,优于其他地区同类产品。正蓝旗奶皮子具有纯正奶油香味,呈淡黄色或乳白色,组织细腻,成型整齐,质地均匀。纯天然传统奶食品含有丰富的乳、油、糖等物质及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有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健脾开胃,延年益寿功效。
正蓝旗从2006年开始,每年都要举办奶食节。活动期间,具有蒙元文化特色的元代宫廷舞,为观众献上了丰富的文化大餐,奶食节展示了蓝旗宫廷皇家奶食品及奶食品加工工艺,进行正蓝旗宫廷奶食评比,评出精品蓝旗奶食。正蓝旗做大做强奶食产业,成立正蓝旗传统奶食品协会。目前作为正蓝旗奶制品龙头企业、奶食传统制品厂家,正蓝旗长虹乳制品厂一枝独秀,在继承传统乳制品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大胆创新,产品畅销国内外。正蓝旗奶豆腐和奶皮子两个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2014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证书,正蓝旗长虹乳制品厂生产的”正蓝旗奶豆腐“获得“获准使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企业”荣誉称号。

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
【译文】 在落日余光的照耀下,牛羊自由自在地分散在广袤的草原上,晚风送来了阵阵牧草的芳香,乳酪也分外甘甜。
【出典】 元朝 萨都剌 《上京即事五首》(其三)
注:
1、 《上京即事五首》 萨都剌
牛羊散漫落日下, 野草生香乳酪甜。
卷地朔风沙似雪, 家家行帐下毡帘。
2、注释:
上京即事:描写在上京见到的事物。元代上京正式称为上都,是皇帝夏季祭天的地方,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附近。
乳酪:俗称奶豆腐,用牛羊奶制成的半凝固的食品。
朔风:大北风。
行帐:蒙古包,北方牧民居住的活动帐篷。
下毡帘:蒙古包底部的圆壁以栅木做骨架,外面用毡帘围成。夏季白天,将毡帘向上卷起,可以通风采光,到晚上或刮风下雨的时候再放下来。
3、译文:
牛羊在落日下散步,空气中弥漫着野草的清香和乳酪的香甜。忽然间狂风大作,沙尘像雪一般袭来,家家都把帐篷的毡帘放下来。
4、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酷爱文学,善绘画,精书法,有“虎卧龙跳之才”,但因当时几十年来开科举,难以步入仕途。为生计划内而长年奔波经商,尝尽人间辛苦。元大德十年(1306)怅然弃商而归,投入文学创作。泰定四年(1327),以三甲进士及第,时年五十六岁。天历元年(1328)授京口(今江苏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在职三年,颇有政绩。后调任江南行台回回掾史,由正八品降为无品秩的小吏,深感官场险恶。供职期满,调仁真定路(今河北正定)时,豪情勃发,立“明朝走马燕山道,赢得红楼说少年”的誓言。后足迹河北廉访、河南江北道肃政廉访司。至正六年(1346)月直南行台侍御史。从元世祖到元惠宗(顺帝)县经11朝,历80余年,长期宦游,浪迹四方,日弄柔翰,创作极富。有诗780余首,词14首,因广泛接触社会各阶层,熟悉民间疾苦,故常以诗表述政见,揭露统治者骄奢淫逸。代表作有《寒夜闻角》、《伤思曲·哀燕将军》、《鬻女谣》、《征妇怨》等。擅书画。今存《严陵钓台图》、《梅雀》。有《雁门集》传世。

5、这一首从牧民生活的角度描写塞外风光:前两句写春夏放牧的绮丽景色,后两句写冬季风沙猛烈的风貌,都是当地的典型景物。
西天的太阳渐渐贴近地平线,草原的牛儿羊儿们,身披夕阳的金辉,拖着圆滚滚的大肚皮,散散落落,蹒蹒跚跚,从四面八方向帐篷归拢而来。忙碌了一天的牧人,将牛羊安顿好,坐在挂起毡帘的帐篷里,喝着浓浓的砖茶,吃着甜甜的奶酪,同时透过栅木欣赏着外面的风光,一阵阵清风带着野草的香气徐徐吹来,清爽得沁人心脾。多么恬静的草原暮色啊!
但是,突然狂风席卷大地,打乱了草原的平静,家家户户慌手忙脚,将毡帘扯下,躲进帐篷里面去了,只剩下咆哮的狂风和漫天的大雪――那不是雪,那是飞腾翻滚的白沙。许多人见过鹅毛大的雪片,读过“燕山雪花大如席”(李白)的诗句。然而北方草原的大雪,有时并不是一片征的白絮,而是一团团的颗粒,简直就是密密的冰雹。“卷地朔风沙似雪”,只有萨都拉这样熟悉北国景物的诗人,才能描绘出这种草原上独有的奇观。

6、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 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 萨都剌 《上京即事》
元·萨都刺《上京即事》其八。散漫:分散。乳酪(1ào涝):奶制食品。这两句大意是:在落日余光的照耀下,牛羊自由自在地分散在广袤的草原上,晚风送来了阵阵牧草的芳香,乳酪也分外甘甜。作者准确地抓住草原风物的特点,生动地描绘出塞北大草原的生活风貌,令人耳目一新。
戏衫抛了,下棚去、谁笑郭郎长袖。小小草庵无宝贝,何必神呵鬼守。黄奶篝灯,青奴拂榻,莫要他桃柳。客来问字,此翁高卧摇首。彷佛曾子当年,商歌满屋,衣不完衿肘。混沌若教休凿窍,巧历安知其寿。文叔故人,仲华几个,输与羊裘叟。浮生如寄,切身之物惟酒。
脸儿端正。心儿峭俊。眉儿长、眼儿入鬓。鼻儿隆隆,口儿小、舌儿香软。耳垛儿、就中红润。项如琼玉,发如云鬓。眉如削、手如春笋。奶儿甘甜,腰儿细、脚儿去紧。那些儿、更休要问。
谁主谁为客。叹人生、别离容易,会逢难得。省户高门十年梦,瞥忽浑如昨夕。风不定、乱云飞急。本自无心图富贵,也元知、富贵无缘逼。且还我,兔园策。谁知一曲柯亭笛。向天涯、依然解后,长安本色。怪我阿奶今老眼,已是看朱成碧。但犹记、黄裳曾识。多谢殷勤无以报,愿阿奶、长健如今日。送公子,上霄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