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奇美
优奇美
    4001-537-518
购物车

龙江林产品鼓起百姓钱袋子

时间:2016-06-20 | 首次发布 2015-12-04 来源:东北网-双鸭山新闻网

 

 

 

东北网双鸭山124日讯 瑞雪给龙江大地披上了美丽的银装,万物处在一片寒冷的静美之中;而海林、东宁等很多地方却还是一片忙碌的景象……

 

十一月下旬,已过了木耳交易的高峰。记者在海林市农产品综合交易大市场内看到,运送木耳、松子的车辆还是不少,印有各种物流公司的车辆进进出出。在永发山产品店门前,几名搬运工正往一辆卡车上装木耳。店内,正给木耳过秤的王萍说,今年木耳卖价比去年高,收购价每斤都在30元左右,批发价至少也得在40元左右。“前几天刚运往天津一车,正在装车的这车货运往广西和云南。”交易大市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收购木耳的客商来自全国各地,淡季木耳的日交易量在七八万斤左右,旺季时日交易量在三十万斤左右,交易额在一千万元左右。

 

海林市食用菌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冯龙告诉记者,今年大石头村有40多户农户由大田改种木耳了,纯收益都在五六万元以上,是种植玉米纯收入的十几倍。

 

在海林市森宝慧源有限公司的几十栋灵芝栽培大棚里,粉红色的灵芝长得个个饱满。公司的负责人李宝慧说,一个大棚能长出600多斤灵芝,能出200斤孢子粉,一斤孢子粉售价在一千元左右,一个大棚一年纯收入就在十万元左右。今年开始种植灵芝的蔬菜村的农民朱占福掂着手里厚厚的人民币,乐得合不上嘴。

 

在海林富源菌业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十几栋大棚里的各种蘑菇长势不错,上面挂着水珠。正在棚里采摘蘑菇的永安村村民李晓华说,“这里四季都产蘑菇,收入比较稳定。自己在这里已经干一年多了,月收入3000多元。”眼下,海林正在筹建海林市食用菌产业园,建成后的产业园将成为全国最大的鲜蘑出口地,可安置就业农民5000人。

 

海林市在发展林产品的同时,不断延伸其产业链条。在北味集团的一个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生产“菌衡营养”黑木耳饮液。这种饮液是选用黑木耳、枸杞、人参以及生物原料,运用高精度提纯技术研发出的产品,具有润肠、补气、降血脂的作用,填补了目前国内市场的空白。

 

海林通过多种形式发展食用菌让农民口袋殷实起来,截至目前,海林市食用菌生产总量已完成17亿袋(),年产值实现51亿元,拉动农民人均纯增收实现1.2万元。依靠林产品,林场职工的收入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而在“中国黑木耳第一县”的东宁,今年该县生产规模12亿袋,黑木耳产量5.5万吨,占全国总产六分之一,产值达到30多亿元。东宁黑木耳刚刚获得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称号,其产业化技术创新项目也已顺利入围“省长特别奖”。东宁农田正在成为盛产“黑金”的神奇土地。

 

在生产黑木耳液体菌种的东宁黑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动化液体菌种发酵罐车间内,几名技术人员正在密切关注酵罐内的温度,菌种的变化情况。副总经理吴庆义告诉记者,目前,公司菌包订单已达到了两千万袋。大肚川镇的一个耳农就订了60万袋菌种。

 

黑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改变了手工制菌种的复杂程序,实现了木耳生态生长的质的飞跃,而绥阳佰盛食用菌有限公司则让木耳成了四季都能采摘的产品。日前,记者走进该公司的全自动吊袋栽培温室。几名工人们正在采摘试种的吊袋木耳,这些木耳像一串串黑色的珍珠,挂在半空,泛出饱满的黑色光泽。近看,这些木耳耳小、肉厚、色正、形好。据管理人员介绍,全自动智能吊袋栽培温室,由计算机控制中心自动操控,采用计算机和传感器技术,全程智能化自动监测棚内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只需手指轻点键盘和按钮,黑木耳生长所需的温、光、水、气就都在短时间内达到要求,大大缩短了黑木耳成熟的周期,实现黑木耳一年四季无空闲生产,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提升了产量。

 

东宁县委书记孙吉舜告诉记者,眼下,东宁正在着力创新发展黑木耳的标准化、集约化、科技化、园区化、工厂化和组织化的“六化”生产模式,拉动林下经济的全方位发展,打造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集群,构建林产品生产、加工、综合利用逐级增值的产业发展格局,在产品研发、包装和市场流通上实行整体推进,全力打造林业特色品牌。

 

延伸阅读:龙江绿色食品集体亮相博览会 引来客商惊艳目光

2014-07-04 黑龙江日报

 

走进绿色食品展区,不由得人眼前一亮:挂在木桩上的木耳、猴头菇,让人忍不住想去摸摸它是真是假;嫩绿的水稻苗展示着水稻生长的过程;新鲜的蓝莓等各种果蔬打出原生态的招牌……更有现场制作的美食馨香四溢,挑战来往客商的味蕾。免费品尝着安全、放心的龙江绿色食品,中外客商纷纷竖起大拇指。

 

记者采访中发现,今年绿色食品不仅种类更加丰富,更有不少高端新产品首次亮相。

 

精细与高端展示龙江绿

 

因为《舌尖2》里播的五常大米,让原本就有名气的五常大米更加名扬。在五常大米展区,五常市大米协会来了4家米业公司参展,从精米到糙米几十个品种一应俱全。

 

为了让展商能更加直观地看见绿色大米的生长过程,五常市三粮绿珠米业公司将水稻苗搬进了展会。“这是生长3天的水稻苗,那个是15天的……”三粮绿珠米业公司大米销售总监柳强兴致浓厚地向客商们介绍着:今年公司还推出新产品——粥米,就是将整米抛光剩下的碎米深加工后形成粥米。“粥米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做粥吃会节省很多时间,既满足现代人生活快节奏的需求,又能增加企业效益。”

 

北大荒集团展位前,豆粉分出了十余种。销售经理刘先生说,为了满足不同人群不同阶段的需求,将豆粉细分出多个种类。今年又研发出女士豆粉、中老年豆粉、枸杞豆粉等。“我们推出的大枣豆粉,具有消暑补气养颜的功效,很受客商青睐,不断有客商前来洽谈。”

 

举着玉米油不断向参观者介绍情况的黑龙江兴贸食品公司总经理崔勇对记者说,我们强化高端产品的生产。从玉米胚芽萃取到纯物理压榨、精炼、灌装全过程实现无缝隙管道输送,各生产环节全产业链实施自动化控制,有效保障了产品质量的监控。

 

在完达山乳业展台前,董事长王景海介绍,他们参展的产品全部是新研发的,新品“安力聪”奶粉是由中国、美国、以色列共同研发的高端产品,在配方设计等方面都是按国际标准来完成的。

 

推陈与出新抢占大市场

 

走访绿色食品展厅,记者时刻感受着我省绿色食品企业创新进步的步伐。很多企业在原来产品基础上,取“优”弃“劣”实现升级换代,开发出诸多新品。

 

哈尔滨市兴利米制品有限公司今年推出了“大米伴侣”,其主料是特选的玉米,添加优质薏米、小米、燕麦等,采用科学配方经现代工艺精制而成,最大限度保留各种谷物中的营养成分,从而实现吃一种食物,就补充多种营养元素。

 

在北味集团产品展位前,一位参展商边品尝即食的木耳猴头菇,边进行洽谈。工作人员说,这种能当零食吃的山产品是今年研发的,也是首次参会,口味保留了木耳和猴头菇的清香。蒲公英是一种普通的植物。海伦野泰食品厂将其与茶叶加工成蒲公英茶,茶香四溢,吸引着客商驻足。

 

绥化北林区永安满族镇鑫诺瓜菜合作社用优质大豆添加绿色有机辣椒,做成鲜辣酱,引起韩国客商的极大兴趣。绥化市委书记朱清文说,绿色食品就是要不断地推陈出新,研发出具有地域特色的绿色产品,才能占有更多的市场。展会期间,来自韩国和香港等地的经贸代表团还将实地考察绥化绿色食品产业,争取开发建设更多新的绿色食品项目。

 

合作与共赢亮出国际范儿

 

黑龙江兴贸食品公司总经理崔勇告诉记者,位于山东的公司总部就是看好龙江的蓝天白云黑土地和绿色原料基地,才与我们合作的。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要有效利用和开发龙江现有资源的优势,打造龙江独有的绿色食品,才能赢得更多的合作机会。

 

黑龙江红兴隆农垦原山葡萄酒酿造有限公司老总马义忠说,公司生产的所有酒类原料都是采用当地的绿色食品。这几天参展,不少俄罗斯、韩国、法国的客商伸出合作的“橄榄枝”,看重的就是我们的绿色原料和自主研发能力。绿色已经成为我省的金字招牌。据了解,在全国例行抽检中,我省绿色食品抽检合格率一直在99%以上。2013年,我省开发认证产品达14大类2000多种,已形成了绿色玉米、大豆、山产品等八大类产品生产加工体系。如此雄厚的“绿色”基础,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将发展的目光锁定龙江。首届中俄博览会暨第25届“哈洽会”传递的信息更加表明,龙江绿正在国际化的平台上劲舞。正如完达山乳业董事长王景海所言,这次展会中,新优特产品特色突出,彰显了龙江绿的发展底蕴和后发优势,也激发了企业自主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更多的企业已经站在国际大舞台上研究自身的发展方向。龙江绿色食品产业已强势出击,前景可期。

 

网友评论 | 跟帖管理

0个评论   0人参与

一键登录:

最热评论